当潮水褪去之时,才知道谁在裸泳。昔日堪比“黄金十年”的白酒业也是如此,当面临经济放缓和市场转型之际,开始凸显出产能过剩、低水平扩建、低水平竞争、管理粗放以及传统营销失效等系列竞争压力。
白酒业,为什么对“O2O”、“B2C”、“P2P”等互联网营销工具狂热?仅仅是因为在白酒消费市场转型路口,唯有“互联网思维”能救白酒业吗?
这并非是关键,我以为,“互联网思维”影响下的消费环境变化和消费价值变革,才是影响和决定未来白酒业的唯一出路。白酒业,需要在大数据方法和互联网思维影响下,重估消费价值,重塑消费领袖以及重建消费文化。
不可否认,白酒业面临的问题不完全是为过去十年虚假繁荣,过度透支白酒文明价值,过度寄生式生存“埋单”,更多面临消费迭代的考问。白酒消费,从年龄结构上分析,不难看出绝大部分集中在35岁以上的中青年以及中老年消费人群。而80后、90后以及X一簇等“新一代消费者”,受消费时尚化变革等生活观念影响,对白酒消费的兴趣并不高。这是白酒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消费断层的考验。
“新一代消费者”,会成为白酒消费的潜力吗?我以为,这个问题的解决还亟待白酒业自我解决。回归白酒业走过的“十年黄金周”,在资本与商业利益驱动下,白酒业的商业成长性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但白酒业的本质和文明,却与消费者的距离愈来愈远。在消费者看来,白酒业除了酒精刺激的功能外,似乎与起始于中国耕文明的白酒业,紧密倚存的作坊制度文明和手工传统精神,在愈来愈多的白酒产品身上难以让消费者触摸到。这也难怪消费者,一听说喝白酒,立即就会想到“喝酒伤身”的关联。“喝白酒,真伤身体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白酒业缺失对消费者“健康饮酒”和“饮酒健康”的引导和教育。也至于消费者在原本混浊的白酒消费市场中,缺乏对“健康白酒”和“白酒健康”的正确选择和客观评估罢了。
白酒,是什么?白酒消费本质,是什么?事实上,白酒作为发端于古老农耕文化的作坊制度文明,自始至终是包裹着“传统”与“传承”,敷满着“文明”与“文化”的一种含酒精的饮品,它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情感的和文化的。殊不知,这些与身俱有的文明素养,却被资本和商业的利益最大化所剥削,让愈来愈多的消费者,仅停留在酒精的物质层面去理解有着五千年传统文明的纯粹中国酿造。这不能不说是白酒业整体的遗憾和缺失。
白酒,如何拥抱新一代消费者?我认为,是时候从作坊制度文明和传统酿酒文化的角度,重新引导消费认识,重塑白酒消费价值。这既是重塑白酒消费潜力的关键,也是解决消费迭代的根本。
最近,一个公益广告对白酒业来说很有借鉴意义:“不管你是80后,还是博士后,丢掉自己的文化,就是落后”。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方法的消费环境中,对“营销”的理解,需要从企业、产品和品牌转向对消费者的理解。在新消费者时代,消费价值早已经超越物质,在物质消费价值的基础上,消费者更多倾向于“思想”、“心灵”、“情感”和“精神”。白酒,作为文化和情感的液体精灵,“传统”和“文明”的作坊制度,“传承”和“文化”的手工遗产,赋予了很多超越物质本身的“情感”和“精神”。白酒业,需要从价值引导和教育消费的层面,让新一代消费者有机会重读中国白酒文明,重拾中国白酒传统。
欣慰的是,《贵州都市报》以“先知先觉”之思想,带着对白酒传统文明的景仰,走进高校,走到大学生人群中,驱动着白酒与这群承载中国文化接受、深化和传承的“新一代消费者”的思想融合和心灵感应,相信他们对白酒会有更多新的解读,引领这群“新一代消费者”从传统与传承、文明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中国白酒,去领会中国白酒的消费价值。这既是一种“思想”的探索,也是一种“方法”的必然。